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与权益保护:2024年中国互联网协会新规解读与挑战

游戏资讯 0 4

政策背景

2019年11月,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一项通知,明确指出网络游戏企业不能向不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付费服务。近期,我国在保护未成年人上网方面持续进步,网络游戏的充值和退款机制也在持续改进。这些举措充分显示出国家对未成年人上网环境的关注。

退款现状

《2023年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》指出,超过七成的未成年玩家在申请退款时得到了及时的回应。在这其中,有42%的申请实现了全额退款,而38%的申请因为证据不足而未能成功。证据不足的情况有很多,比如家长不能证明是未成年人进行的充值,或者交易和游戏行为记录不够完整。因此,家长在申请退款时必须确保提供的证据是完整且准确的。

黑灰产业滋生

退款机制旨在保障青少年权益,然而家长对流程不甚了解,导致焦虑情绪,这被不法分子所利用。部分机构在社交平台上大肆宣传“代退费”服务,甚至雇佣托儿发表评论,以此吸引家长,进行诈骗活动。以退费为名窃取家庭信息存在极大风险,不法分子技术高超,对家长的资金安全构成威胁。

责任界定难题

协商退款失败或产生纠纷时,法院判决成为解决争议的最后途径。法官面临的问题是,账户虽由成年人注册,退款却以未成年人的名义提出。此外,还需判定未成年人和监护人的责任,例如家长是否履行了教育监管的责任。在账号疑似被混用的情况下,若家长不能提供合理的解释,法院倾向于不将此行为归咎于未成年人。

厂商应对策略

游戏公司需防范青少年大额消费,这主要通过细致的用户行为观察来完成。然而,这样的做法需要投入众多人力和资源,且监控的广度和力度不易控制。过度的监控可能干扰用户正常体验,而监控不足则难以有效遏制青少年过度消费。

多方协同破局

未成年人在网络上的安全是个复杂议题,它关联到社会、学校、家长以及游戏公司。我们不仅需要政策上的监管和技术的防护,各相关方还应当携手合作。学校应当强化教育指导,家长需认真执行监护责任,而游戏公司则需改进机制并增强技术防护。唯有如此,我们才能更有效地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中的权益和身心健康。

关于未成年人的充值退款规定,你觉得哪部分需要尽快优化?欢迎点赞、转发这篇文章,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!

相关推荐:

网友留言:

我要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